发布日期:2022-08-24 18:40 点击次数:130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图片
《求人之志章第三》悟读【2】
【原典】
抑非损恶,所以让(避免)过。【译文】
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
图片
【悟读】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凡是能揭示规律之人,皆近乎神。佛教之伟大,或在揭示了因果律。
起心动念,自作自受;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人人皆可趋吉避凶,关键在于你的起心动念,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反之,积恶之家,亦会折损自身本有之福禄。
《般若品》告诉世人,“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念头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即因,行为是果;生活之际遇, 山西恒泰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念头之花果。
本句之“非与恶”,指的就是不道不德不仁不义不礼之心念和言行。你我都是凡人,皆有善恶两面。去除一个人的非与恶,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北宋周敦颐在《通书·富贵第三十三》中说到,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意在说君子将轩冕金玉视作尘土小钱,皆非富贵;道德美好且充实,才会心安。
君子之贵,建筑工程类在于道德充盈;君子之富,在于心安。心安则身安,君子总是泰然自若,知足常乐。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不善之思想行为,折损福气;人生之贵,莫过一颗善心。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
如何做到抑非损恶,《论语》给出的答案是克己复礼。并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勿谓善小,不乐为之,惠而不费,亦曰仁慈”。积德行善,既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投资。
真正的高人,往往是,手中有剑,心中有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7月12日,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举行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在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介绍,为了帮助...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7月12日,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年7月11日0-24时,广东、安...
中国女排的集训进行了将近一个月,蔡斌指导也是时刻关注球员们的表现。如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随着病毒的变化,我国再次调整疫情防控举...